长兴建德移民的郑姓氏族:半个世纪前,一支来自民族英雄郑成功后裔的世家大族
本文综合整理自都市快报、建德县志
记者 王芳 通讯员 曾庚 实习生 曹欣
在老长兴人的记忆里,儿时的早晨是从“切早饭”开始的。天色刚泛白,弄堂口、街角边、小店前都排起了队,等待那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干挑面、生煎、小笼包、馄饨、油团子、烧饼包油条、烧卖、鸡蛋饼、粽子、粢米饭、青团子、豆浆、豆腐花……这些都是长兴街头随处可见的早餐美食。
即使是现在,小长兴也会特别自信地告诉你,“我们这早餐又多又好吃。”
据说当地五星早餐的标准是这样的:碳水化合物(面食)、蛋白质(鸡蛋或瘦肉等)、蔬菜、水果,还有喝的(牛奶、豆浆或粥)。无论是老字号,还是路边摊,总会让人感慨“会生活的人天天不重样”。
长兴人怎么会对早餐有着如此的执念?这要从长兴是个移民城市说起。
这个浙江的北大门,和杭州仅八九十公里距离,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小城,与苏浙皖三省交界,隶属湖州市。由于戌山之险、其城狭长的特点,古时又被叫作长城。
历史上,长兴有5个重要的移民时间节点,其中太平天国战争(1851年-1864年)结束后,长兴十里不见人烟,迎来规模空前的移民潮,到1880年,长兴移民数量超过土著;新中国成立后支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又带来政策性移民。
南浔籍历史学家葛剑雄说过,长兴县城一带的人口,主要来自周围的移民,离县城稍远的丘陵地区是来自浙南和河南的移民,离县城较远的山区基本上是土著居民。
据统计,2020年长兴县常住人口数量有67.47万人。其中本地人占比大概是三分之一,其余大量祖籍是河南信阳人,还有今天杭州建德人,以及会说闽南话的温州平阳人。
这里不得不提及新中国第一个人工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背后,正是无数杭州建德人民背井离乡,支持国家建设的默默付出,可以说也正是因为新安江水电站,也才有了后来的千岛湖美景。若干年后迎来改革开放,为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电力保障。
新安江水电站建于1957年4月,是建国后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位于杭州建德市新安江镇以西6公里的桐官峡谷中。
据史料记载,长兴建德移民中的郑姓一族,正是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裔。数百年前,郑成功举兵大战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时,清军趁机从浙江攻打南明。腹背受敌,导致福建守军溃败。郑成功一部分家眷子女未来得及跟至台湾,为躲避当时清兵追捕,沿福建一路逃至今杭州建德新安江崇山峻岭中,避居于此,随而世代落居至今(来源:建德县志)。
长兴建德移民这些郑成功的后裔郑姓一族,移民到长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如今在长兴从事着各行各业,有农民、上班族、教师、医生......可能晚辈中很多人对祖上的历时已鲜有耳闻,老一辈每年冬至仍然会返乡祭祖。
当地郑成功祭祖宗祠
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顺便也来说一说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及隐居建德的郑氏家族故事。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地区的老百姓都十分尊重郑成功,把他当作民族英雄。郑成功原名郑森,他的母亲是日本人,父亲郑芝龙是海盗。郑芝龙长期在福建沿海和东南亚一带做海盗,而且手下还有一支很有战斗力的武装,郑森很小就跟着自己的父亲打仗,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
当时崇祯皇帝已经上吊死了,明朝的皇室后代和遗老遗少都开始往四处逃跑,在南边福建建立了南明,继续与清廷对抗。
当时郑芝龙很受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的器重,他就把自己的儿子郑森推荐给了隆武帝。郑森很有才华,也非常能打仗,很快就得到隆武皇帝的赏识,而且赐郑森“朱”姓,赐名“成功”,并且封他为忠孝伯。因此,后来人们也称呼郑成功为“国姓爷”。
没过多久,清军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福州,之后相继攻陷了兴化、泉州、漳州诸郡县。后来博洛派遣泉州的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并许诺给他闽粤总督的官职,郑成功非常反对郑芝龙投降清军,但是劝阻未果,最后郑芝龙选择投降清军。后来清廷用郑芝龙和他的几个兄弟威胁他投降,可是郑成功拒不投降,最终郑芝龙和他的几个孩子被清廷杀了。这样一来,郑成功反抗清廷的意志更加坚定。
也正是在郑成功举兵大战荷兰殖民者时,无暇顾及后方,清军趁机从浙江攻打福建郑成功据地。郑成功未来得及跟至台湾的部分家眷妾室,沿福建一路逃至建德新安江崇山峻岭中躲避当时清军的追捕。
此时,郑成功一直在福建一带活动,依靠金门附近的几个岛屿为据点。当时的南明王朝风雨飘摇,清廷的大军虎视眈眈随时都可以打过来,对此郑成功十分忧虑。而此时一位老朋友的到来为郑成功解决了忧虑,同时也为收复台湾带来了契机。这个人叫何斌是郑芝龙当年的旧部,当年他没有跟着郑芝龙投降,而是跑到了台湾,这次他从台湾过来给郑成功带来了台湾的地形图和攻打台湾的作战计划,建议郑成功利用涨潮的日子从鹿耳门攻进去,后来大清的靖海侯施琅带着大清水师,也是在这个日子杀进台湾。有了何斌带来的地形图和作战计划,郑成功决定背水一战,攻打台湾。
郑成功率领水军从金门出发,趁着荷兰人没有防备,按着涨潮的日子到了鹿耳门,从鹿耳门成功登岛,荷兰人放弃了赤嵌跑到了王城。郑成功派人告诉荷兰人说:“台湾这里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应当还给我们,岛上的珍宝任由你们带回去。”明确地向荷兰人表示要收复失地。最后,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荷兰人就剩下百十来人,只好宣告投降。自此,台湾被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郑成功能够顺利收复台湾,跟岛上汉人的帮助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当年郑芝龙就曾经组织汉族人迁到台湾,并且给这些迁过去的汉族人钱和牛,所以岛上的汉族人对郑成功也是非常尊敬。以上参考资料:《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话又说回来,除了以上的历史名人文化,长远的移民历史和文化交融,也使得长兴人的口味复杂了起来。
河南人爱吃面食,温州人爱做小点,这都和长兴现在的“早餐食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难看出,移民一多,吃的选择自然也就繁杂且丰富了。
往往在一些乡间野店,只是用极为普通的食材制作菜肴,就能诞生出一道道独特的美味。
新塘村党委副书记蒋书记说,“那会吃湖鲜,我们和江苏同有一片太湖,他们负责捕捞,我们就负责销售,开三四个小时的小船出去收货,再回来卖。”
干挑面加肉圆、林城汤鸡、
爆鳝丝、辣仔羊肉
靠太湖湖鲜扬名的长兴
还有很多拿得出手的硬菜
阿香面菜馆
你见过面条的配菜是加肉圆吗?
随机在路上问一个长兴人,都会告诉你,干挑面绝对是他们早餐里的首选。
“每天吃都不会腻!”这是蔡蔡尤为自信的一句话。
在当地,干挑面分两种,一种是老底子以咸菜为基础,肉圆子、鸡蛋、素鸡老三样为配菜的,另一种则是加上牛蛙、鳝丝,各种小料的浇头面。
面下锅,“要生一点还是熟一点”,熟了捞出盛碗,煮面大姐把碗递给旁边的老板娘,在加料区加上葱花、酱油、香油,筷子三五下搅拌,再舀上一大勺咸菜,捞出一个肉圆、一个鸡蛋、一块素鸡,完工。
蔡蔡说,可以自助加汤。什么汤?咸菜葱花汤,用白开水泡的。“老底子的干挑面就是这样的。”一旁正在吃面的客人说,这面就这样朴实,价格便宜,本地人爱吃。
阿香面菜馆在本地人心中是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老北门桥开了5年,现在的城北路开了27年,从六七千元一年的房租也涨到三万元一年。很多爷爷辈的人,不只自己来吃,带着儿子来吃,还带着孙子来吃。
长兴干挑面属于碱水面,圆面条,不容易烂,容易吸汁,几口尝下去,有种莫名的满足。
唐八仙生煎
一定要配新鲜猪骨熬的骨汤吃
长兴人很会享受啊,舀上一碗鲜美的骨头汤,撒上紫菜和葱花,将一枚生煎包蘸点陈醋,送入嘴中,轻轻咬破薄皮后,汤汁就会从生煎包中缓缓流出,美好的一天,也就这样开始了。
新荣华大酒店
当家美食林城汤鸡让当地人赞不绝口
还有专为坐月子女性熬的鸡汤
湖鲜美味
本地人常去吃 外地朋友来也往那带
祖传配方辣仔羊肉
只做9月入秋后到过年的档期
每天两头羊 卖完就收摊
紫金大酒店
传统名菜爆鳝丝用上“五油”
和“三辣” 老法炒三鲜里龙肠脆生细腻
从前这道菜重油重味,如今很多人的口味都变得清淡起来,长兴人就将一些菜做成锅仔的样式,里面能加一些粉丝或其他菜。
小张青团子
即使冷了外皮还是一样软糯,堪称神奇
长兴县长春南路上,有一家开了20多年的“小张青团子”。
我们去的时候,店主儿子小张在店里帮工,他说,每天凌晨5点左右,店员们就忙活开来,大清早店门口就会排起长队,供不应求。店内的本子里,密密麻麻记着每一笔订单,有个人定做的,也有摆宴定做的。
邹氏一口麻糍
将芝麻和豆沙包在了里面
在泗安镇,麻糍有着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至今,全国各地的麻糍大多是外皮裹着芝麻糖。邹氏一口麻糍的店主邹姐却将芝麻和豆沙包在了里面。咬下去会感觉柔软如绵,既不粘碗也不钉牙,是老少皆宜的甜食。
送上一份长兴老味道食谱
送上一份长兴小攻略
重要分享